除了直接使用钢锭来锻造锻件以外,大多数的情况下,在锻造之前,需要依据锻件的大小和锻造工艺的要求,将原材料(轧材、挤材、锻坯等)分割成具有一定尺下料,这一般都在锻造车间的下;原材料种类繁多,材料性质、尺寸大小、生产批量和对下料质量的要求不同,下料方法也不一样。
剪切下料应用极为普遍,特别在开式模锻中,是主要下料方法,一般在专用的剪床上进行,也可以在一般的曲柄压力机和锻锤上进行。
剪切过程,在刀片作用力影响下,棒料产生弯曲和拉伸变形,当应力超过剪切强度时发生断裂。剪切下料的优点是:效率高,适用于大批量生产;操作简单;断日无金属损耗;模具费用低。缺点是;毛坯局部被压扁;端面不平整;剪断面常有毛刺和裂缝,
剪床上的剪切装置如下图所示。棒料2送进剪床后,用压板3固紧,下料长度L0由可调螺杆5定位,在上刀片4和下刀片1的剪切作用下将毛坯6切断,一般情况下,剪切部位及剪切断面的形貌,剪切部位附近存在着塑性变形区、刃口处被一定程度地压扁并产生拉缩塌角。剪切断面分为剪切带、撕裂带两个区域。剪切断面的质量与刃口间隙大小、刃口锐利程度、支承情况、剪切速度以及毛坯材质等因素有关。

当上下刀片之间的间隙合适时,形成的断面比较平整,塌角较小,剪切带较大,撕裂带较小,下料质量较好。刃日间隙过大,毛坯容易产生弯曲,产生不利于剪切的内部应力状态,造成断面角度倾斜和形状畸变,剪切带小,塌角、撕裂带都很大,下料质量差。刃口间隙过小,则断面呈锯齿状,带锯齿状断口的毛坯,容易在锻件上产生折叠;并且间隙过小容易碰损刀刃。刃口圆钝时,刃尖处裂纹出现较晚,塌角大,剪切端面不平整。若压板和定位螺杆的作用力不足,毛坯支承不力,转动角度大,断面将出现较大的倾斜,并且可能出现很大的撕裂带。塑性好的毛坯材料,断面塌角和剪切带都较大;塑性差的材料,塌角较小,撕裂带较大。一般来说,上下刀片问的间隙△等于材料厚度的2%-4%,可获得正常的断口。为了保证毛坯定位压紧牢固,一般要求钢棒料长度L>0.6d,铝和铜棒料L>0. 8d。
快速剪切时,塑性变形区集中,上下两边的裂纹方向一致;、剪切速度>40m/s时,惯性力使棒料被剪段压向活动刀片,避免了棒料在剪切过程中的弯曲;切口处的棒料余属高速剪切流动,与刀片不易发生黏着,因此,剪切断口平整,能够获得尺寸较精确的原毛坯。
按剪切时棒料温度不同分为冷剪切和热剪切口冷剪切生产率高,但需要较,大的剪切力,塑性差的材料,冷剪切容易产生很大的局部应力,可能导致切仁120mm的中碳钢棒料,应进行热剪切,以防止产生剪切裂纹;高碳钢和合金钢应按化学成预热温度,可在400-700℃范围内选定。但是预热温度过高也是不利的,这不仅产生氧化皮,而且剪切毛坯的断面变形严重;较软的钢材,预热温度偏高,不仅剪切质量欠佳,并且刀片刃口容易磨损。利用钢的蓝脆性,将钢加热到蓝脆温度剪切,可以提高剪切质量,获得光滑的断面,例如间为200-300’C。
在一般的曲柄压力机或锻锤上剪切下料时,需要设计一套剪切模具及定位装置。剪切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剪床相近盛例如鐳2-5所示的锤用下料模,按毛坯截面形状和尺寸不同,可更换相收尺寸的模套和上模,下料长度由调整垫5控制。
无锡瀚超致力于热挤压模具钢失效研究,专业销售应用于热挤压模具钢的高性价比
热挤压模具钢【如:M3(3Cr3Mo3VNb)、RM2(5Cr4W5Mo2V)、
HD(4Cr3Mo2NiVNb)、3Cr2W8V(T20280)】等提供热挤压模具钢失效分析和选材咨询以及其他模具钢(无磁模具钢、冷作模具钢、热作模具钢、塑料模具钢等)的应用推荐。
为了提高剪切精度和端面平整度,生产中有时采用轴向加压剪切法。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有色金属的剪切,可以获得几何畸变小,断面光洁程度高的毛坯。棒料可分为三个区域,其中Ⅰ区是弹性变形区,Ⅱ区是塑性变形区,Ⅲ区是剧烈剪切变形区。通过轴向加压,使Ⅲ区静水压力提高,改善棒料的塑性,抑制裂纹的产生和发展,从而有可能使塑性剪切变形延续到剪切的全过程,获得平整光洁的剪切断面。在轴向加压的同时,会使拉缩区金属沿轴向转移时所受阻力增大,因而减小了剪切的几何畸变,这两方面的效果都可暘便剪切质量提高。但是,过高的轴向力会使刀片刃口加速磨损,增大了模具和变形金属问黏结的可能性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对剪切质量的要求,选择适当的轴向力。如纯铝棒材的剪切,只需20一30MPa的压力,便可得到良好的剪切质量。
资料来源:无锡市瀚超合金模具钢有限公司
『版权所有,转载或引用请注明链接和出处』